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蛰”即为“藏”,惊蛰的意思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
惊蛰节气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到了惊蛰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惊蛰节气是气温回升最快的时候,此时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零度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为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道“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虽然日照时间明显增加,但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仍较大。每年惊蛰这天,在一些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民间习俗,这也是从某种角度反应了惊蛰节气是一个外邪容易入侵人体的时段。
惊蛰饮食习俗
惊蛰是万虫苏醒的节气,民间素有吃梨的习俗,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吃梨,还有一个原因是气候乍暖还寒,人体容易口干舌燥、咳嗽,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拟古∙仲春遘时雨
---东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惊蛰健康养生法
惊蛰天气回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肉、蛋类、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C的食物,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女性来说,还可以美白。富含维C的果蔬有:柑橘、刺梨、木瓜、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菠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蓝等。
惊蛰《食疗》食材与食谱
1.举例食材——辣椒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心、脾经。
食疗养生功效:辣椒具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功效。其富含维C,可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红椒中维C比青椒多0.8倍,是胡萝卜的4倍。辣椒强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可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适宜人群:胃寒腹痛、食欲不振者,妇女寒性痛经者,风寒感冒全身冷酸痛者等。
忌食人群:辛热助火、阴虚火旺或内热炽盛者,如各种炎症、感染性疾病患者忌食;患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痔疮者忌食;胃肠炎、胃溃疡患者忌食。
注意事项:辣椒最好不要与黄瓜一同食用,否则会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2.举例食材——土豆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食疗养生功效: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
适宜人群: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忌食人群:肠胃不佳、经常肚胀、打嗝、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食用。
惊蛰《食疗》药材和药膳
1.举例《食疗》——枸杞子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食疗养生功效: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并能保护肝细胞的新生,改善肝功能,对慢性肝炎、结核、糖尿病、神经衰弱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肝肾阴虚、癌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患者食用;用眼过度者、老年人。
忌食人群: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注意事项:枸杞子不宜与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比如红参、桂圆、大枣等一起食用,并且每次的使用量不宜过多。
2.举例《食疗》——枸杞子粥
食材配方:大米200g,枸杞子20g
食疗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糖尿病以及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
3.举例《食疗》——柴胡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肝、胆经。
食疗养生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忌食人群: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4.举例《食疗》——柴胡烧木耳
食材配方:柴胡15g,木耳100g
食疗功效:散邪解表,疏肝清热,升阳。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