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书写健康答卷。
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全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漫步长治,处处可窥见卫生健康事业攻坚克难不断发展的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系统推进卫健领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3年6月,我市再次荣获“全省人口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先进市”;2024年1月17日,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我市再获优秀,连续9年蝉联全省完成年度目标责任优秀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宏图入怀,时开新境;健康长治,共建共享。
强化责任勇担当 党建引领把航向
以责为先,党的政治“领导力”进一步加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全年多次召开党委会,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学习研究和安排部署党建工作,为健康长治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以学为基,党的思想“引领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系统组织集中学习,开展基层讲党课,完成调查研究课题,分析典型案例,落实完成民生实事,检视整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以做为要,党的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巩固。组织系统党支部书记培训;紧密结合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和主题教育,坚持“四下基层”,深入一线解决问题;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以严为纲,党的纪律“约束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开展廉政教育180余场次,累计覆盖1.6万人次,清廉医院警示教育专项行动成效良好。
公立医院增实力 基层医疗焕新颜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市医院普外科、长医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医院妇科、长医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医院眼科中心获批省重点学科;各学科共开展40余项新技术项目。建成全省首家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已联通全市376家药店。启动宁养院公益服务项目,惠及贫困癌症患者。创新健康夜市义诊服务,被央视国际频道报道。
京长合作稳步推进。强化人才交流培养,我市选派医护骨干赴京培训进修,北京市选派专家来长坐诊手术。强化中西医优势专科共建,市医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推进肿瘤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消化内科亚专业建设;北京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地区合作中心正式揭牌。强化专科联盟共建和远程医疗合作,市医院加入由北京肿瘤医院牵头组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专科发展与学科共建。除此之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均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果。
综合医改见成效 群众就医更方便
县域一体化改革持续提档升级。全市23所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黎城县、沁源县医疗集团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襄垣县、沁源县、长子县3所综合医院被遴选为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单位。
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扩容下沉。通过“组团式”支援方式,三级医院派驻8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下沉到各县区开展驻点帮扶;以市域8所三甲医院为核心,建设长治市区域远程心电平台和远程影像平台,实现了市县乡心电、影像诊断三级互联互通;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智医助理”辅诊系统,有效破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板”。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布局优化完善。积极推进长医附属和济医院托管潞城区医疗集团、市二院托管屯留区医疗集团建设,形成4所三级综合医院与4个区“一对一”衔接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新格局。2023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传承创新成果丰 中医事业再发力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落地建设。2023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市。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审议通过了《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工程”18个项目建设任务。
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进一步强化。持续加强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市中研附院脑病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市中研附院脑病科等14个科室被确定为“十四五”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等7个科室被确定为“十四五”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培育项目。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有力。与王琦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治未病示范中心。建立国医大师李佃贵、唐祖宣、吕景山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阎小萍、冯五金传承工作室。为加强中医药人才储备,长治医学院申报了中医学专业。
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潞城区等9个县区接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评审;上党区等8所县级中医院通过了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多措并举惠民生 真情服务暖人心
成功申报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2023年底,我市成功入选中央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民生实事,率先完成省委、省政府公办托育机构民生实事工程,实现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
人口生育工作处于全省领跑行列。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明确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分别享受一次性3000元、5000元生育补贴;建立了普惠托育机构示范点示范奖补制度,明确“十四五”期间对遴选为示范点的托育机构给予奖补。年内,先后5次在全国、全省大会上就人口生育政策保障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持续优化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了“公立医院+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长治市二院被国家卫健委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全市100%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
国家卫生城镇建设成果巩固提升。潞州区等4区接受了国家卫生城市评估验收,各项指标均已达标;黎城、长子等7个县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省级评估;全市共建成国家卫生县7个、省级卫生乡镇23个、省级卫生村703个,各类健康细胞131个,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长治市潞州区顺利通过了2023年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一条条健康制度的完善,一项项服务能力的提升,折射出一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以及卫生健康建设带给百姓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锐意进取的担当和笃行不怠的干劲,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