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医附属和平医院血液内科开展长治市首例经大腿中段股静脉PICC置管术,开创了长医附属和平医院静脉治疗新技术,突破了以往以上肢肘上静脉血管为穿刺点的惯例。
一位患有“非霍金淋巴瘤”的年轻男性患者,病例特殊,6月前因纵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狭窄闭塞,经辗转多家国内知名医院,最终在省外某医院行“纵膈肿瘤切术及上腔静脉血管置换术”。术后为保证置换血管的安全性,专家建议禁止使用上身静脉系统进行输液。患者术后从腹股沟经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出院后立即给予拔除。
血液内科考虑到患者还需进行三个月的间断规范化化疗,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性非常大,为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对病人详细评估,仔细研讨病情,考虑经大腿中段股静脉行PICC置管术。
血液内科护士长刘华作为医院静疗组组长,带领团队利用下班时间查阅大量文献,并与省静疗专家沟通借鉴成功案例,结合静疗行标及2016INS指南,最终决定采用“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穿刺行PICC置管术”的方法,同时为置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确保置管安全,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护士长亲自陪同患者行双下肢多条静脉彩色超声影像检查,以排除下肢陈旧静脉血栓,同时进行了初步的股静脉穿刺点定位。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开始了,本次置管由护士长刘华操作,副护士长黄娜、王丽梅协助,经过再次精准定位、测量、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固定后,PICC导管成功由右侧大腿中段的股静脉顺利置入到下腔静脉,整个过程操作规范,动作娴熟,手法轻柔。
看到导管的完美固定,患者开心地笑了,并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太棒了!这很方便,不用再一直拔管插管了!”术后,责任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穿刺处情况,指导患者下肢功能锻炼。
经大腿中段股静脉行PICC置管术在长治市尚属先例,省内报道也是屈指可数。不仅标志着长医附属和平医院PICC置管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为上腔静脉置管受限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途径,解决了他们中长期输液的需求,避免了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和腹股沟处股静脉置管的缺点。